1、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
2、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
3、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
4、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
5、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6、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權而干信;靜言者,反而干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7、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
8、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
9、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
10、天地之化,在高在深;圣人之制道,在隱于匿。
11、凡決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于誘也,終無惑偏。
12、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托。
13、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14、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并進,則明不可塞。
15、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