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以巫術和神明法力為主的巫毒教,是當地兩大官方信仰之一。海地在每一年都會為了慶祝巫毒節而放假一天。“巫毒” (Voodoo),原意是“精靈”的意思。
它原來是流行于西非加納等地的一種神秘宗教。
16世紀時,海地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的白人殖民者把大量非洲黑奴販賣到海地的同時,也把流行于非洲的原始宗教帶到了海地,后來這些非洲黑奴將羅馬天主教許多繁雜的宗教儀式與當地土教混合,便形成了神秘、詭異、令人恐怖的巫毒教。
在海地圣水鎮舉行的年度慶典上,數以百計的巫毒教徒聚集在瀑布下沐浴。信徒們全身幾乎一絲不掛,手舞足蹈地站在瀑布下凈身,相信這可以洗去他們的罪惡,同時帶來明年的好運和健康。有許多海地人相信,如果不參加巫毒教的祭禮,便難免被其所害!
巫毒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海地是法國殖民地,被販賣到海地島的非洲黑奴把一些非洲原始宗教帶到那里,又吸收了法國人帶來的天主教許多繁雜的宗教儀式,就漸漸形成了巫毒教,并在海地流傳起來。
但巫毒教與天主教等正當宗教和一般原始宗教的根本區別在于,它是一種建立于恐懼的信仰。
其主要教義是:現存的天下萬物,都不過是一種表象,其背后還有更重要的靈魂力量在活動。這個靈魂世界的首領,是一個名叫力格巴的神。其它還有主管死亡,生育,愛情,妒忌和報復等神多人。巫師和術士則是人與神的媒介。
巫毒除了深具民族色彩,現代巫毒的提倡又添上了政治意味。在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地國奴役之時,巫毒信仰遭到嚴格禁止,而例如在海地對法國殖民的推翻過程當中,巫毒在民族意識的凝聚上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除了歷史政治的破壞,巫毒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威脅就是西方媒體所塑造出來的極為負面的刻板印象,例如使用咀咒用的小人形、招攬“惡靈”、可怖的夜間儀式,或是丑化的活體獻際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