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越王勾踐劍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隨后便名冠天下。它的名氣之所以這么大,首先是因為它的主人,那位臥薪嘗膽,最終吞并吳國的越王勾踐,第二是這把劍出土時,依然鋒利,而且寒光凜冽,歷時兩千余年,竟然毫不銹蝕的痕跡,這讓大家非常的詫異。
經過對越王勾踐劍進一步的科學檢測,考古學者和金屬冶煉方面、機械加工方面的專家,被進一步震驚了,越王勾踐劍竟然還包含了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個細節很少有觀眾會去注意,但是這一處卻是我們最能直觀感受越王勾踐劍制造技藝精良的地方。在越王勾踐劍的劍首,裝飾有壁厚極薄且高凸的多圈同心圓,十分的規整。這圈同心圓的厚度在0.2—0.8mm之間,凸起達到0.5—2.2mm之間,各圈的間距在0.3—1.2mm之間,在沒有先進機床的兩千多年以前,能達到這樣的這樣的水平,真的是非?植,這是不是很牛。
是指劍脊和劍刃用不同的成分配比青銅合金澆鑄而成的。越王勾踐劍通過科學的檢測,發現劍脊和劍刃的青銅配比是不同的。劍脊采用含錫量較低的青銅合金,韌性強,不易折斷;劍刃采用含錫量較高的合金,硬度大,更為鋒利。這樣的鑄造方法在吳越地區很常見,所以吳越的青銅劍性能非常的好。
普通劍是一次性鑄造而成的,復合劍則需要二次澆鑄:先以專門的劍脊范澆筑劍脊,然后在劍脊兩側預留出嵌合的溝槽,再把鑄成的劍脊放入范中,再鑄造劍刃。正是由于這樣的鑄造方法,才造就了越王勾踐劍的神奇。
越王勾踐劍讓觀眾們最稱奇的地方是,這把劍歷經千年而不銹蝕,依然鋒利無比,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專家們對越王勾踐劍做了一個實驗,用越王勾踐劍劃破紙。在這次的實驗中,越王勾踐劍一下子劃破了26張紙,這比現在一些新制造出來的刀劍劃破的紙張還要多,可見勾踐劍有多么的鋒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