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北京天橋都知道過去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藝人耍把戲的地方,三教九流集中的地方。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溫飽需要,只能在街上賣藝。他們有的身懷絕技,有的技藝超群,也有的像貌奇特,言行怪異,所以在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天橋,最有名氣的就屬天橋八大怪。
現在北京天橋廣場上就有“天橋八怪”的銅雕塑,是為了提升天橋的名氣還是為了紀念那些有名的舊藝人?本人不清楚,為了紀念,你去那里看看,每個藝人的雕塑前都有一塊銅牌,銅牌上面有每個人的介紹,滿是灰塵
,根本就看不清楚。不像現在的藝人稱“星”——明星,要是在過去,像“娘娘腔”小沈陽也絕對能被稱為一怪啦,F在的“德云社”劇場就在天橋廣場對面的一個小胡同里。
大金牙
此人是拉洋片的,因為他裝了一口金牙,所以就稱他為“大金牙”。圖片顯示的就是拉洋片的道具。
曹麻子
曹麻子本姓曹,名得奎,因為他滿臉都是麻子(估計是小時候生天花造成的),所以當時的人都叫他曹麻子。他是以說唱滑稽和數來寶的,他表演數來寶與眾不同,頭上經常是系一根窄的帶子,后面再掛了一個小銅球,這樣他的頭動的時候球就會搖起來,就這樣會引人發笑。假如曹麻子能活到今天,那也是一個說唱滑稽的明星啦。
窮不怕
他是相聲創始人,名叫朱紹文,藝名是“窮不怕”。他以說單口相聲為主,也會唱。每天開說之前,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而且在他演出時用來打擊節拍的竹板上鐫刻著“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書史落地貧”的字句,因此而得名。
王小辮
王小辮的哥哥是宮中耍執事的,他就是在宮中偷學他哥哥的,他練就了用鼻子接中幡的本事,中幡底下約三尺,長三丈有余的大竹竿,還有兩串銅鈴鐺,整個中幡有幾10斤重。他的絕活是“鼻劍”,既用鼻子接住拋向高空而急落的中幡,在天橋是獨一無二的。
沈三
沈三的原名叫 沈友三,他是練氣功和摔跤的。氣功是現在的硬氣功,最拿手的是“
雙風貫耳”,和“胸前開石”。所謂“雙風貫耳”就是在太陽穴上砸磚。用一塊磚頭平置地上,一側太陽穴部枕之在地上的磚上,另一側太陽穴上再放三塊磚,然后別人拿鐵錘猛擊上方的三塊磚,結果是磚頭全部粉碎,而腦袋卻安然無恙。
“胸前開石”就是用兩條板凳相距三四尺遠,后胸枕在一條板凳上,兩腳放置在另一條板凳上,將一石磨盤于胸上,一人用鐵錘猛擊磨盤,直至磨盤被擊碎,人還躺在那里。沈三長的體魄健壯,武藝高強,沈三的摔跤也都被人稱道。
程傻子
程傻子,一般人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是,只要提到耍狗熊和頂碗的,都知道他,程傻子遠近馳名。程傻子的功底扎實,技藝超群,頭頂13只花碗,他還能彎腰折腿練出幾道花樣。
他表演頂碗,用一些碗按大小順序摞成寶塔狀,頂在頭上做出各種倒立等高難驚險動作。演完之后便又敲鑼打鼓再耍狗熊。
常傻子
砸石頭的常傻子,他能用手掌劈碎大鵝卵石,還能用手指將石頭戳碎,當他表演完之后即向觀眾兜售他的“百補增力丸”。
賽活驢
他原名關德俊,他有個驢型道具,是用黑布精制而成,驢頭描繪的很細膩,穿在身上栩栩如生。所表演的賽活驢在天橋也是絕技。,穿在身上栩栩如生。
表演時,在場子中擺上三層三條腿的板凳搭成的“旱橋”,然后他的妻子關金鳳化了妝后騎在驢背上,走在“旱橋”上表演各種難度較大的驚險動作。
當然了這只是最早的天橋八怪,其實天橋八怪分為三代,下面給大家介紹全了。
1、第一代天橋八怪:窮不怕、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丑孫子、鼻嗡子、常傻子;
2、第二代天橋八怪:訓練蛤蟆教書的老頭、老云里飛、花狗熊、耍金鐘的、傻王、趙瘸子、至真和尚、程傻子;
3、第三代天橋八怪:云里飛、大金牙、焦得海、大兵黃、沈三、蹭油的、拐子頂磚、賽活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