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三腳貓功夫”這句話,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缺乏技巧和水平。這句話最早是出自于明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集》中,指的就是技藝不精湛,如今的意思是比喻對各種技藝略知皮毛的人;比喻新奇罕見的事物;形容水平不高,粗淺;形容蹩腳。
揚州人常用“三腳貓”來形容那些在技藝上略知皮毛而不甚精通的人。比如說某人技藝不精,偏偏要去修理電器,別人會說:“你這個‘三腳貓’最好不要亂動,東西修不好,再被電打到就壞了”。
最早有一種說法是明朝郎瑛在《七修類稿》記載:“嘉靖間,南京神樂觀有三腳貓一頭,極善捕鼠,而走不成步!辈妒笫秦埖膶B,“三腳貓”的本職技能很不錯,卻“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盡善者,謂之三腳貓!本瓦@樣,“三腳貓”一詞成了做事技藝不精的意思了。
另一種說法是清代光緒年間,有一武林高手經常在上海十六鋪江邊賣藝,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精,最后一招即提舉起江邊的鐵錨做武器表演。待他走后,許多人也上前試提鐵錨,但均敗下陣來。鐵錨有三只腳,于是,人們便戲稱對某種技藝懂而不精的人為“三腳鐵錨”,后簡稱為“三腳錨”!板^”、“貓”諧音,日久,“三腳錨”訛傳為“三腳貓”了。
相關閱讀